海南全自动实验室污水处理消毒设备
一、实验室污水处理项目概述
依据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对该项目实验室污水处理作出建设。
污水来源:主要来自科研、监测实验活动过程中,倾倒及跑冒滴漏的试剂、残液以及实验仪器洗涤和洗手污水等。
污水水质:污水主要含铁、镉、锰、镍、铅等重金属离子和烷烃、烯烃、酮、醚、酚、醛等**物,以及少量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
实验废水特点:水量较小,且间歇性排放;由于各个检验项目所使用的药品和药剂差别较大,PH值变化大,水质波动性较大;腐蚀性和毒性强;废水BOD、COD浓度较低,属低浓度废水。
实验室污水处理设计依据
以甲方提供的水量及排水状况为依据。
以**测试的同类废水水质数据为参数。
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三、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废水收集箱——PH调节箱——微电解反应箱——高效沉淀箱——多介质过滤装置——缓释消毒器——达标排放
流程详解:
预处理
实验室污水经过滤网除去较粗大的固体悬浮物进入收集箱,这样既可以调节水量,又可以均衡水源。调节箱采用PE材质,调节池内停留一定时间进行初步沉淀和初步水解酸化后,污水用排污泵提升至一体化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
酸碱中和区
废水原PH值为酸性,污水泵将废水泵入中和反应区,PH在线监测仪自动调整投药计量泵的加药量,将废水的PH值调整至7.5-8.5之间,期间绝大部份的金属离子和长链**分子和碱液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和短链小分子。
电解曝气区
经过强氧化后的废水进入微电解区,当将其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由于Fe和C之间存在1.2V的电极电位差,因而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进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物、增加了色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度
絮凝沉淀区
废水进入沉淀池,投药泵加入絮凝剂,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悬浮物形成大的絮团进入污泥沉降区,清水从上部流入清水箱。